形似故宫,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,它曾因宏大的规模被评为中国最大的酒楼,堪称餐饮界一绝。
它背后的操盘手,更是餐饮界难得一见的女中豪杰。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奇妙的餐饮创业故事?一起来看看。
《洪波高端访谈》周刊
栏目策划/主持 :陈洪波(红餐网创始人)
湘江北去千重浪,爽气南来第一楼。这“第一楼”说的便是长沙西湖楼。
巍巍城楼,青墙碧瓦,雕栏画柱,楼台水榭,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,作为一家餐馆,西湖楼给人的第一感觉绝对是震撼。
而更令人更震撼的是,这家超级大店的创始人及幕后操盘手秦灵芝,竟是一位“半路出家”的女中豪杰。
今天,就和红餐网一起,听听这位极其低调的餐饮女强人和这家超级大酒楼的故事吧。
秦灵芝 谈西湖楼的崛起和发展
1、中国最大的酒家
长沙西湖楼创建于2004年,是湖南首个“旅游餐饮示范点”、旅游五星级酒楼,最多可同时容纳4000人就餐,由于规模宏大(占地60亩,约4万平方米),建成后曾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评为“中国规模最大的酒家”。
大归大,但最早的时候,西湖楼其实就是一间单体酒楼,不是景点也不是什么影视城。后来,由于庞大的独特中式古典建筑群总是吸引大批当地人和外地游客“打卡”,才逐渐转型成为了一座以餐饮美食为主,集影视拍摄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食城。
从远处看,西湖楼的建筑风格形似故宫,气势磅礴的城门和宫墙、巍巍城楼、青墙碧瓦、雕栏画柱、楼台水榭,相映成趣。城内的每一栋楼、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酒楼、一间包房。
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、景观与菜系,西湖楼内划分为湘菜区、宫廷御膳区、粤菜区、西湖街小吃区四大区域,每个区域主营的菜系不同,各有一个专属的厨房,餐具菜单、装修风格和价格定位也不一样 。
湘菜区主营湘菜,由百乐宫、百寿堂(专营寿宴)、百花苑(专营婚宴)、百友楼(休闲聚会)组成,每个厅平均有20张台桌,70多间包厢,能满足各种规模的宴会需求,人均消费在100—120元之间。
宫廷御膳区原本主营宫廷菜,包含满汉全席等各项宫廷菜式,八项规定出台后,逐渐转变为精品湘菜。拥有10个单独成栋的包厢,装潢较其他区明显更皇家气派,人均消费在150—200元。
粤菜区汇集粤式名菜,主营燕、鲍、翅等高端粤菜,大厅分为上下两层,共9个包厢,粤式古典结合现代设计形成了独特的装修风格。人均在150—200元左右,适合公司举行大型会议以及商务用餐。
西湖街小吃区则是一条洋溢着湘西风情的西湖街,汇集湖湘各地的特色小吃,同时还配套了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项目,人均消费20—50元。
西湖楼创始人秦灵芝告诉我们,2005—2012年是西湖楼生意最好的时期,鼎盛时年营收9000万左右。“现在这几年基本上都比较平稳,2018年全年接待宴席近千场。”
2、女中豪杰秦灵芝
浏阳西湖楼酒家约2000个平方,雨花区西湖楼酒家将近8000平方,开福区西湖楼则约4万平方米,每一个都是超级大店,魄力和格局令人讶异,让人不禁猜测,创始人秦灵芝究竟是什么来头?
事实上,秦灵芝在创办西湖楼酒家之前,只是一名普通的幼教,在小学、幼儿园教了近20年书,父母、兄弟等家庭成员均为普通老百姓,并没有什么“硬核”背景。在西湖楼之前,秦灵芝和餐饮唯一的关联,仅在于母亲曾从事餐饮近30年,而她得益于母亲言传身教,炒得一手好菜 。
秦灵芝回忆道,自己之所以在40岁时辞职开餐馆,只是为了方便照看身体不好且下岗在家的父母。创业时也没啥特别大的规划,就希望能开一家比较有浏阳本地特色的店。
“那时也刚好看到长沙有一家做场景体验做得特别火的餐馆,就和弟弟合计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,开一家体验型的餐馆。”
就这样,秦灵芝便和45个朋友每人借了一万,加上自己的5万块钱储蓄,投资50万在西湖山下建起了第一家西湖楼酒家,主打黑山羊、竹笋、豆腐等传统十大浏阳名菜,一开业就火了。当时坊间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,“到了浏阳没到西湖楼吃饭,就等于没有来过浏阳”。
浏阳西湖楼爆火后,次年有人邀请秦灵芝去长沙开店。秦灵芝自信答应下来,又和朋友筹资,投资800万在长沙开了第二家西湖楼,这家店面积将近8000平方,比浏阳西湖楼大了近4倍,仍然以浏阳菜为主,同时引进了长沙、株洲、湘潭等地的特色菜,开业同样爆火了。
据秦灵芝回忆,当时每天都要喊100多个号,200平方的大厅挤满了排队的人,她站在中间维持秩序,因为个子小,人一多根本看不到四周。
到了2003年,恰逢政府招商引资,计划在马栏山的160亩地上建一个美食城,秦灵芝看到难得的政策优惠,没有多想就争取了一个名额,自筹资金9000万买下了60亩地,准备开第三家西湖楼,做一个综合性、体验感更强、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“超级大店”。
定位、设计、施工、装修、团队搭建、厨师培训、试营业、开业,耗时10个月,2004年,“全国最大餐馆”西湖楼一气呵成。
随后秦灵芝雄心勃勃,把湖南各地级市的特色菜如常德菜、衡阳菜、怀化菜、浏阳菜、株洲菜、湘潭菜等都汇集起来,还加入了粤菜、满汉全席等,把西湖楼建成了一个“餐饮超市”, 使得每一个顾客到此都有不同的解读,半年即名满长沙。
“前前后后做了近20年,遇到的困难其实也不少,坚持到现在最欣慰的是家人和员工一直不离不弃。”
聊完这一段创业历程后,秦灵芝和我们感慨道,开始讲起自己和西湖楼走过的艰难时期。
3、西湖楼15年风雨路
西湖楼刚开业时,首当其冲的就是管理难题。当时,没有一点餐饮经验的秦灵芝一边学习,一边聘请了香港的一家管理公司暂时负责管理和团队搭建。
团队和管理模式定型后,为了减少开支、提升利润,秦灵芝又咬紧牙,和家人一起上阵把管理的活接了过来,出品、采购、员工培训、日常事务管理等方方面面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抓。
“管理公司有能力,但工资也高,当时我的压力也很大,一方面要发近800人的工资,一方面还要回馈投资人,日常的水电管理费用支出也大,只能想方设法减少开支,自己能干一点就辛苦一点 。”
西湖楼的管理一年左右就慢慢进入了正轨,还不算是最艰难的时刻。“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是八项规定出台以后。”
当时,西湖楼的定位是商务接待、旅游、宴会,八项规定下来后,政府商务接待直接减少了80%多,春节时近2000桌预定单全部被退掉。秦灵芝受到很大打击,迷茫了一段时间才逼迫自己认清现实,想办法解决问题。“一切困难都得自己扛。”
她想了两个解决方案,首先下调菜品价格,尽量往大众消费转型 。西湖楼曾经有10个包房专门做满汉全席,八项规定后,就把这些比较贵的菜撤了,专心做大众餐饮,承接旅行团餐、婚庆宴会、普通商务接待等 。
“为了吸引人气,我们曾经做过一桌五六百块钱,团队餐一桌两百三百不等,只希望把营业额稳住,能发员工工资就行了。”
由于自身建筑特色十足、体量大、环境优美,西湖楼逐渐成为承接团餐、婚寿等宴席的理想地。
其次,精简人员,提升内部运营效率,采用“内部承包”的激励制 ,出品、采购、楼面、管理等各部门各自认领任务量,完成目标团队就有奖金,提高员工的积极性。
缓慢调整后,西湖楼逐渐完成了转型过渡,步入稳定发展阶段。到今天,秦灵芝已经和西湖楼一起走过了15年风雨路。
接下来,基于时代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加入,秦灵芝又着手为西湖楼铺新路。一方面,加强文化感和体验感,把菜品做精做细,继续做好传统综合性餐饮,朝百年老店的目标沉淀下去。
另一方面,顺应大众消费和旅游餐饮发展的趋势,重点改造西湖楼内的西湖街小吃区,调整定位,引入一批长沙特色餐饮品牌,把西湖街变成一个长沙美食集聚地。
记者手记
西湖楼是难以复制的餐饮一奇,它的诞生得益于特定时期的政策支持,以及创始人秦灵芝的魄力和格局。
很多人担心,在当下这个新餐饮时代,传统餐饮普遍面临再一次转型,15岁的西湖楼能否再次抓住机遇,焕发新的生机?
从整个采访来看,对未来,秦灵芝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