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号、预约、问诊、检查、取药……“90后”陪诊师李枫的工作,就是陪伴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办完各种就医手续,帮助他们解决看病中遇到的问题。
“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让肾功能稳定、尿蛋白减少。注意饮食清淡、睡眠充足。”走出诊室,李枫把刚刚的医嘱向患者刘庆(化名)重复了一遍,就像儿子在叮嘱自己的老父亲一样。
实际上,他们认识还不到一小时。
“陪诊是个新兴行业,前景广阔”
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安徽省立医院),李枫陪着刘庆看完肾脏内科门诊后,又来到了三楼的动态脑电图室。由于刘庆行动不便,李枫一手帮他拿包,一手搀扶着他。
“经常会莫名头晕,所以一直想做个动态脑电图检查,但是做这个检查必须要有人陪同,而我平时一个人生活,所以今天找了陪诊,看病过程中还能有人说说话。”刘庆说,这是他第一次预约陪诊服务。
李枫今年25岁,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,目前正在找工作。利用空余时间,他从今年3月份开始兼职从事陪诊工作。
“自己有过在医院工作的经历,见到过很多老人因为不熟悉流程,不懂如何操作自助机器,就医时非常无助,刚好自己目前有时间,所以就找到了这份兼职。在帮助他人的同时,自己也能有点收入,还能减轻医院工作人员负担。”李枫告诉记者,医院导诊提供的是共性服务,无法面面俱到,而我们可以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。
9月20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显示,截至2021年底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.67亿,占总人口的18.9%;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,占总人口的14.2%。预计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,占比将超过20%,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。
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赵红介绍,现在医院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,这提高了医院的运转效率,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老人的就医难度。
“如果把陪诊师作为一个正式的职业,可以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,医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的诊断治疗上,而不是去陪诊或者引导,所以陪诊师这样一个职业还是很有必要的。”赵红告诉记者。
有需求就有市场。
“陪诊是个新兴行业,前景广阔。子女在外打拼,父母身体不适时,他们不能及时返回,如果有人能够陪着父母去趟医院,他们会更安心。”安徽省合肥市一家陪诊公司的运营经理王晖告诉记者。
据介绍,目前该公司有全职陪诊师10人,兼职陪诊师约70人,每周的订单大约有20单,最多的时候每周超过40单,收费标准为:半天200元,全天350元。除了陪诊,该公司还提供代取、邮寄药品和检查报告等服务。
“把自己当成患者的家属”
与其加入公司,很多陪诊师选择自己单干,高月(化名)就是其中一位。她自己在网上发布信息,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,建立自己的口碑,逐渐获得了稳定的客户群体。
“干这个工作不能只想着赚钱,一定要有责任心,要把自己当成患者的家属。”高月说,2019年从医学院校毕业后,她曾在社区医院和药房工作过3年。
“我也是偶然在网上看到陪诊师这个工作的,一开始我很好奇,怎么还有这样的工作?”后来经过了解,她觉得这正是她想做的事。于是,她辞掉了药房的工作,也干起了陪诊,“这个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一些,这样既可以有时间照顾家庭,也能获得一定收入,还能帮助别人。”
据了解,高月接触的客户当中,一半以上是老年人。通常的情况是,下单的是年轻人,就诊的是老年人。很多时候,子女忙于工作或身处外地无法及时返回,他们就会联系到高月,寻求陪诊服务。
“老人都是比较节俭的,舍不得花这个钱。有的子女会叮嘱让我装作是他们的同事或朋友。”面对这样的情况,高月都会积极配合。
当然,很多老人并不知道目前已经出现了陪诊服务。不久前,在一次陪诊过程中,高月看到一位老大爷看完眼科门诊后迷路了,不知道去哪取药,一直在原地徘徊。出于职业习惯,高月赶忙走上前问清楚了情况,陪着这位92岁的大爷去药房取了药,最终把他送出医院大门。
老大爷对这位好心人也是连连感谢,他并不知道高月是“擅自离岗”。高月随后又上楼找到了原本需要陪诊的患者。“还好那位患者非常理解,毕竟他是付费了,而我却去帮了别人。”高月说。
作为服务性工作,人际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可是,由于患者来自全省各地,很多老人讲话都是带着方言。来自皖北地区的高月有时很难明白皖南地区的方言。
“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一点,多问几遍,把患者的意思问清楚。此外,就诊时,医生讲的话有时稍显专业,而且就诊时间有限,后面很多人排着号,出来后,我们还要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再解释一遍。”高月说,“当然我还会把就诊情况电话告知老人的家属。”
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重复的事情认真做。”这是高月朋友圈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,她也在用这种方式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。
除了陪诊,有时高月还会代替患者进行问诊。由于疫情或者其他原因,有些患者本人无法来到合肥的医院,他们在网上挂号之后,高月就替他们找到医生问诊。
让陪诊服务“走得更远”
“随着老年人口增多,社会对陪诊的需求会越来越多,所以很多人都开始加入这一行业。说实话,这个工作的门槛不高,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。”高月说。记者在她的抖音账号上看到,有不少网友在相关视频下留言咨询如何成为陪诊师。
据了解,我国目前并未将陪诊师纳入职业目录,当然就不存在统一的职业规范。采访过程中,不少陪诊师和医生表示,希望能出台相关文件,对从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审批或备案管理,规范行业发展,这样陪诊服务才能“走得更远”。
“我觉得应该发展陪诊师的职业,但同时规范化的工作也要跟上,避免出现黄牛、医托。”赵红说。
相关业内人士还表示,陪诊师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患者的信息,保护患者隐私也值得关注。有的陪诊师以“找熟人插队”为卖点,还会影响就医公平。另外,在提供陪诊服务时,陪诊师和患者还应明确双方的责任、义务,以防出现垫付的挂号费要不回、没有约上专家号要求退费等情况。
(记者刘方强)